導航:首頁 > 閱讀排行 > 中國20年代小說閱讀答案

中國20年代小說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2021-02-10 05:05:03

❶ 現代文小說閱讀訓練(有答案)

父親的救援
張銘書
⑴1992年,我在地區高師讀書,父母親在老家種田。父親為貼補家用,不顧多年腰疼的老毛病,農忙之餘幫人跑起了長途貨運。這年父親已46歲。
⑵正是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親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時所有的細節。
⑶那天正好是寒露,陰歷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著雨的時候,父親從外地跑車回來。剛一進村,就看見村支書迎頭擋在車燈前面,朝父親一個勁兒地擺手。父親趕緊剎車。支書一臉焦急地說:「快!你娃出事了!」原來他剛剛從電視里插播的緊急通告里看到:一個20歲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車禍,被緊急送往市一院,司機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錢,另有一本學生證,望家人緊急聯系。學生證上寫著我的名字,所以支書便急吼吼地來找我父親。
⑷父親的臉迅速變得煞白,他蹲在車下先抽了兩分鍾煙,然後抬頭問支書:「你家裡還有多少錢?」支書說:「也不太多。」父親說:「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親身上還裝著代收的幾千元貨款。
⑸父親不敢讓我母親知道,家也沒回,當即發動車,准備直奔市一院。車開到鎮子上,不敢再開了,因為手抖得太厲害。就從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戰友,幫忙駕車直撲市裡。從小鎮到市區僅八十公里,一個小時後就到了。
(6)主治醫生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繳錢:「傷情非常嚴重,需立即手術,如果再晚幾個小時聯系不到家人,雙腿將很難保住。」
⑺父親再也隱忍不住,眼淚嘩一下傾倒了滿臉。他跌跌撞撞地趕緊往繳費處跑。【示例:「再也」、「眼淚嘩一下傾倒」、「跌跌撞撞地趕緊」、「跑」等詞,寫出父親在得知「我」傷勢如此嚴重後的巨大悲痛,再剛強的父親也承受不了如此的打擊。】
⑻從繳費處回來,父親不顧護士的攔阻,硬闖進急診室。
⑼父親看到的是一張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過去。父親的心裡「咯噔」一下,因為他發現這個小伙並非他兒子——也就是說,並不是我。父親從裡面退出來,反復端詳從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張學生證,學生證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沒有錯呀。父親迷惑了。
⑽這時來了幾名警察,警察告訴父親,這個小伙的身份剛剛弄清了,原來是一名小偷,之前在公交車上偷了幾個學生的東西,被人發覺後就跳車狂奔,他做賊心虛,已經把所有追趕的人都甩掉了,還是不停地飛跑,結果就跑到了一個車輪下了。
⑾【A】父親這才鬆了一口氣。整個人虛脫得一身大汗,癱坐在門口的石頭台階上,再也站不起來。
⑿這時,父親的戰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兒子,你繳的住院押金怎麼辦?」
⒀父親說:「當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兒子,還害得差點嚇死我,哪能再給他白扔錢?」
⒁父親就到收費處去退錢。收費處讓父親找主治醫生開退費說明。主治醫生刷刷幾筆就開好了。
⒂父親卻猶豫起來,說,算了,這錢我不退了,你們接著給他治吧,長得那麼漂亮的小夥子,要是少了兩條腿多可惜呀,他家裡應該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會疼得心慌。
⒃小伙的手術順利進行。
⒄此時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親想來學校找我,又怕打攪我睡覺,就和戰友在車里胡亂擠了一宿。【B】第二日早上才來學校,看見我後,沖上來就緊緊抱了我一下。父親一貫性格剛強,平時很少流露感情,這次擁抱,還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
⒅那小伙在醫院的精心治療下,恢復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陽光燦爛。他尋到我家,給我父親磕了仨響頭,非要認我父親為乾爹。
⒆我父親擔心他再學壞,就讓他跟自己學開車。
⒇現在,十多年過去了,他已成為本市運輸業非常叫得響的一位老闆,去年,還被市裡評為「年度最具愛心十大人物」之一。
(選自《小小說選刊》2008年第1期)
10.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小說的內容。(3分)

11.文章第15段說「父親卻猶豫起來」,結合上下文,說說父親猶豫的原因。(3分)

12.仿照對文章第7段畫線句的評注,從文中另外兩處畫線的句子中選擇一處,任選一個角度加以評注。(3分)
我選( ▲ )處,評註: ▲
13.文中的父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說說父親是個怎樣的人?(3分)

14.聯系全文,小說標題「父親的救援」有什麼含義?(4分)
答案: ▲
10.(3分)父親決然救援一個偷了自己兒子錢出車禍的小偷,並使他走上正途。(大意對即可。)
11.(3分)父親想到了小夥子如果得不到及時醫治就得失去兩條腿,他的未來要受到嚴重影響;同時想到小夥子的父母如果知道小夥子的遭遇也會疼得心慌。(答出一點2分,答出兩點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引用原文亦可。)
12.(3分)示例:我選【A】句,評註:「才」、「虛脫」、「癱坐」、「再也」等詞寫出了真相大白後,父親緊綳的心弦一下子松開了,驚人的狂喜和驚人的打擊給父親帶來的情感變化是如此巨大。

我選【B】句,評註:「才」、「沖上來」、「就」、「緊緊」等詞寫出父親見到安然無恙的「我」內心的狂喜,這劫後重生的巨大幸福感使一向剛強的父親不禁真情流露。(評注角度不限,理解正確即可。)
13.(3分)勤勞、寬容(有愛心、善良)、愛家人。(答出兩點即可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給分)。
14.(4分)一指父親用借來的錢救了小夥子的生命;二指父親用他的寬容和愛心拯救了小夥子的靈魂(精神)。(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❷ 中國20年代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中國20年代的文學作品如下:

1、《潘先生在難中》

《潘先生在難中》是現代作家葉聖陶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寫於1924年,發表於1925年1月10日《小說月報》第16卷第1號。

主要描寫了小學校長潘先生在戰亂中舉家逃難的種種可笑而又可鄙的行徑,作品塑造了一個自私自利、怯懦虛偽、苟且自得的小市民習氣十分嚴重的知識分子形象。

2、《背影》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3、《祝福》

《祝福》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寫於1924年2月7日,最初發表於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小說集《彷徨》。

作品敘寫一個離開故鄉的知識分子「我」在舊歷年底回到故鄉後寄寓在本家四叔(魯四老爺)家裡准備過「祝福」時,見證了四叔家先前的女僕祥林嫂瘁死的悲劇。

4、《傷逝》

《傷逝》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在1925年創作的一部以愛情為題材反映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短篇小說。

小說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憤的內心獨白的方式,講述了他和子君沖破封建勢力的重重阻礙,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個溫馨的家庭,但不久愛情歸於失敗,最終以一「傷」一「逝」結局。

5、《阿Q正傳》

《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

該小說創作於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庄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姓名都被人遺忘的故事。

❸ 為什麼說短篇小說現代文體的形成是20年代中國小說現代化的標志

為什什麼說短篇小說現代文筆的形成是20年代中國小說?現代體代形成這個是一個方面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明白的人給你解答

❹ 20年代中國小說的文學潮流有

a,b,c

❺ 中國20年代到30年代的作者的作品

1、《頭發的故事》

《頭發的故事》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小說以「雙十節」為線索,以N先生獨白的方式,圍繞著男人留辮子、剪辮子,女子剪發等「頭發」問題組織故事。

通過頭發問題所引起的反復曲折的風波,表達了作者魯迅對中國普通民眾的深深同情和對只重形式、不重實質的統治者或革命者的憤激。小說通過人物獨白敘事抒情,生動有感染力。

2、《風波》

《風波》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收錄於小說集《吶喊》中。小說通過對在江南某水鄉發生的一場由辮子引起的風波的描寫,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揭示了當時封建帝制還在統治著農村、農民愚昧落後、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狀況;

並由此說明今後的社會革命若不徹底改變民眾的觀念就難以成功。

《風波》這篇小說圍繞「辮子」的有無展開情節,事件的起伏跌宕。人物的感情變化,在結構上完整地遵循著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餘波的程序演進,而且既突出主要人物,又「注彼而寫此」,場面不大,個個人物鮮靈生動。

小說最後寫「新近裹腳」的六斤一瘸一拐的樣子,更深化了小說的主題思想,並且留下深長的餘味,其精警深刻,發人深思。

3、《故鄉》

《故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1年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情節安排,依據「我」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

同時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該小說入選初中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上冊)。

4、《蝕》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創作的系列小說作品,《蝕》三部曲,包括三個略帶連續性的中篇:《幻滅》(發表於1927年)、《動搖》《追求》(1928年先後完成)。

通過對革命分子心靈世界細膩的描寫,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後革命營壘中存在的矛盾與分化。

《蝕》從在中國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心理歷程的獨特角度來反映大革命,絲毫不迴避歷史教訓,顯示了茅盾對中國革命及中國社會的認識、把握以及清醒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

5、《沉淪》

《沉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時即震撼了當時的文壇。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達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1919年畢業後,郁達夫從名古屋前往東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讀書四年的生活體驗寫下了此篇作品《沉淪》。

1998年,名古屋大學在豐田講堂前,為郁達夫和他的小說《沉淪》樹立了一塊郁達夫文學碑。文學碑以福建廈門產的花崗石造成,碑面一側嵌有穿學生服戴學生帽的郁達夫鑄像,鑄像下刻有「郁達夫」三字。碑面另一側刻有「沉淪」兩個大字。

❻ 中國30年代小說

30年代小說的三大流派

第1節 從革命文學到左翼文學

1.「左翼文學」在文壇上的主流地位與30年代文壇上「三足鼎立」的奇觀。「左翼文學」創作上的兩個時期。

2. 蔣光慈的《短褲黨》、《麗莎的哀怨》、《沖出雲圍的月亮》等在初期革命小說中的代表性。「革命加戀愛」的寫作模式。

3. 柔石風格迥然不同的《二月》、《為奴隸的母親》等優秀的小說。

4.吳組緗用科學社會理論來分析農村的「人心大變」的《一千八百擔》、《天下太平》和《樊家鋪》。

5. 葉紫的《豐收》與其他「豐收成災」題材作品的區別。

6. 丁玲小說從《夢珂》、《莎菲女士的日記》、《韋護》到《水》的變化過程。

7. 張天翼、沙汀、艾蕪等「左翼新秀」與初期左翼創作的不同。張天翼的《包氏父子》。沙汀與艾蕪的文學之路。沙汀表現四川農村社會黑暗的「揭露」小說與《獸道》。艾蕪的《南行記》與《山峽中》的神秘色彩。

第2節 「鴛鴦蝴蝶」與都市「新感覺」

1.以鴛鴦蝴蝶派為代表的舊派通俗文學在市民讀者中的影響。《禮拜六》與「星社」。各類通俗文學的代表作家和作品。通俗文學作家為適應現代都市市民文化消費需求的變化。

2.張恨水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緣》。

3.張資平小說的創作變化。葉靈鳳小說的前衛意識、夢幻色彩和唯美風格以及他與新感覺派的關系。

4.「新感覺派」的形成:《無軌列車》與《現代》。新感覺主義與日本《文藝時代》雜志及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影響。

5.劉吶鷗的《都市風景線》。

6.穆時英從題材到風格的根本性變化。《上海的狐步舞》、《夜總會里的五個人》對上海生活精髓的概括。「穆時英風」。

7.施蟄存與新感覺派的聯系與區別。施蟄存小說的變化。施蟄存心理分析小說的特點。

第3節 沈從文與「京派」作家的文學理想

1.沈從文的生平與創作。沈從文小說的兩大題材。《八駿圖》與《紳士的太太》。《柏子》與《蕭蕭》。《邊城》與沈從文的理想人生。《邊城》與沈從文的理想文體。

2. 沈從文與「京海之爭」。京派的形成:《駱駝草》與《大公報·文藝副刊》。京派的主要作家。「京派」與「京味」。京派與「鄉土文學」的血緣聯系。京派作家在創作上的共同特徵。

3. 廢名小說的風格特點以及對沈從文的影響。《竹林的故事》、《橋》。《莫須有先生傳》和《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後》在藝術風格上的變化。

❼ 求幾部中國20世紀80年代中短篇小說

劉心武《班主任》——新時期文學的開山之作
反思文學:
茹志娟《剪輯內錯了的故事》——「反思容文學」起步標志
路遙《人生》
古華《芙蓉鎮》
諶容《人到中年》
張賢亮《靈與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改革文學:
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
張煒《古船》
張潔《沉重的翅膀》
賈平凹《雞窩窪人家》
王蒙《堅硬的稀粥》
路遙《平凡的世界》
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尋根文學:
汪曾祺《受戒》
韓少功《爸爸爸》
陸文夫《美食家》
阿城《棋王》《樹王》《孩子王》
張承志《北方的河》《黑駿馬》
賈平凹《古堡》
王安憶《小鮑庄》
馮驥才《神鞭》
現代派小說:
劉索拉《你別無選擇》
徐星《無主題變奏》
莫言《紅高粱》
先鋒派:
馬原《岡底斯的誘惑》
蘇童《米》《我的帝王生涯》
余華《現實一種》《鮮血梅花》《活著》《許三觀賣血記》
新寫實小說:
劉震雲《一地雞毛》《官場》《單位》
池莉《煩惱人生》《不談愛情》《太陽出世》
方方《風景》

這是在文學史上比較重要、有代表性的作品,也許有的寫的不是很有趣且看不懂,所以你慢慢看吧。都是80年代的。

如果你是想要閱讀作品,可以說一下你想要讀的書的類型,具體一點。

❽ 中國20年代到30年代的詩歌和作品

生命的體驗與沉思——論卞之琳30年代詩歌的思想發展
【原文出處】天津師大學報:社科版
【分 類 名】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
【 作 者】具guāng@①范
(韓 具guāng@①范)
精湛的藝術「技巧」〔①〕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統一,是卞之琳對中國現代詩歌的傑出貢獻,也是他被稱為中國現代傑出詩人之一的原因所在。〔②〕就思想性而言,我以為卞之琳詩歌的重要特徵之一就在於,它是詩人對人生的體驗和沉思的思想結晶。對人生的體驗,是指卞之琳的詩思(或者說藝術「靈感」)是有感而發,而不是無病呻吟。卞之琳說過:「沒有真情實感,我始終是不會寫詩的。」〔③〕所謂「沉思」,是指卞之琳的詩不是浪漫的抒情,而是把來自人生(對他人和自我兩個方面)的體驗和觀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即詩人的所謂的「喜愛淘洗,喜愛提煉,期待結晶,期待升華」〔④〕。
基於這種理解,我把卞之琳30年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分為兩個方面加以考察:一是對自我之外的人生形式的觀察和思考;二是對自我人生體驗的思考。而事實上,這兩點作為關於「人生」的大主題,貫穿卞之琳整個30年代的詩歌創作,並且是並行不悖、相生相依,只不過前後略有偏重而已。

卞之琳第一階段的創作(1930—1932)〔⑤〕,如他自己所說,「我主要用口語,用格律體,來體現深入我感觸的北平郊外,室內院角,完全是北國風光的荒涼境界」〔⑥〕。這一類作品如《一個閑人》、《一個和尚》、《傍晚》、《寒夜》、《酸梅湯》、《叫賣》、《過節》、《苦雨》、《幾個人》等等,都是寫自我之外的種種人生形式和生活態度,即卞之琳所謂的「傾自於小說化,典型化,非個人化,甚至偶爾用出了戲擬(parody)」〔⑦〕。也許我們可以注意這些作品的現實性和社會性,透視到30年代北平市民生活的一個側面,進而考察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態度、觀察和思考。因為,卞之琳也曾自謙地說過,他「這階段寫詩,較多表現當時社會的皮毛,較多寄情於同歸沒落的社會下層平凡人,小人物」〔⑧〕。但是,我倒更傾向於關注詩人這些作品中所蘊含的人生沉思的思想。
《幾個人》這首詩,十分突出地表現了這種思想。原詩如下:叫賣的喊一聲「冰糖葫蘆」,
吃一口灰像滿不在乎;
提鳥籠的望著天上的白鴿,
自在的腳步踩過了沙河,
當一個年輕人在荒街上沉思。
賣蘿卜的空揮著磨亮的小刀,
一擔紅蘿卜在夕陽里傻笑,
當一個年輕人在荒街上沉思。
矮叫化子痴看著自己的長影子,
當一個年輕人在荒街上沉思。
有些人捧著一碗飯嘆氣,
有些人半夜裡聽別人的夢話,
有些人白發上戴一朵紅花,
像雪野的邊緣上托一輪落日……〔⑨〕

十月十五日
詩中一再重復「當一個年輕人在荒街上沉思」,並且重復的間距越來越小,顯然突出了全詩「沉思」的思想。把「年輕人」的「沉思」放在一個極不和諧的境地,既暗示讀者沉思他和荒街上其他人的對照,又暗示讀者沉思「年輕人」眼前現實的種種人生和他聯想到的「有些人」的人生形式之間的對照。這個「在荒街上沉思」的「年輕人」顯然帶有明顯的卞之琳的個人色彩。〔⑩〕因此,我們不妨把卞之琳這一類表現平凡人物的無奈而可憐的人生形式和生活態度的作品,看作是詩人對外在於他的某種人生的審視,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詩人關於人生的「沉思」的結果。
《一個閑人》的最後一句:「唉!磨掉了多少時光?」這一句顯然是詩人的聲音,肯定性的問句實際上表現了詩人對「一個閑人」白白消耗人生時光這種人生態度的否定。《苦雨》、《叫賣》、《過節》等作品,既有對小人物可憐人生的同情,也有對他們無奈的生活態度的批判和微諷。這就是詩人所說的,「我也常用冷淡蓋深摯,或者玩笑出辛酸」〔①①〕。但實質上,詩的主題卻是在否定性的敘述中隱含著詩人對人生的思考。也許正因為如此,詩人在另外一些作品中,明確表達了超越現實的,當下的人生的思想。
卞之琳1932年10月15日寫有《登城》一詩。「登城」是中國古代詩詞的一個常見的題材,無論由此而生的是「懷古」或者「懷遠」的情懷,都寄託了某種針對現實的思想。〔①②〕這首詩中兩句「不願」,包含了詩人對過去和未來的雙重迴避,或者說是惘然。但是,詩的主題顯然是詩人表達試圖超越當下的自我人生的情懷。僅隔四天(即1932年10月19日),卞之琳又寫了一首題為《大車》的詩,同樣表達了對自己當下的灰色人生的否定這個主題。全詩如下:拖著一大車夕陽的黃金,
騾子搖擺著踉蹌的腳步,
穿過無邊的疏落的荒林,
無聲的揚起一大陣黃土。
叫坐在遠處的閑人夢想
古代傳下來的神話里的英雄
騰雲駕霧去不可知的遠方——
古木間湧出了浩嘆的長風!

十月十九日(1932)
這首詩中的「閑人」和《幾個人》中的「一個年輕人」形象相似,也帶有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通過「騾子」形象,從時間(「夕陽的黃金」)和空間(「無邊的疏落的荒林」)兩個維度上,表現了對現實的否定(彌漫的「黃土」),繼而把詩的思想指向「夢想/古代傳下來的神話里的英雄/騰雲駕霧去了不可知的遠方」。和《登城》一樣,在否定中(既有對現實的否定,又有對「夢想」的反省)包含著肯定的思想:對理想人生的思考和探尋。事實上,早在1930年,卞之琳就通過《遠行》一詩,表現了超越現實的人生形式,對理想人生嚮往的思想。「遠行」即意味著對當下的現實人生的否定,而嚮往探尋和追求的人生。並且,詩的最後一節以毅然決然的語調結束全詩,強調詩的主題。
當我們認識到卞之琳描寫北平市民人生和生活的作品是「抒情詩」〔①③〕,蘊含著作者對人生的沉思,也就不難看出這些作品的藝術特徵。不作關於自我的直接抒寫,就是為了獲得審視,思考的理性視角;也就是說,通過對「非個人化」的種種人生形式和生活態度的否定性的描寫,來表現詩人對人生的沉思和對生命意義的探尋。這也許就是卞之琳所謂的「這時期我更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人抒情,借事抒情」〔①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所在吧。而且,即使《幾個人》中的「一個年輕人」,《大車》中的「我」和《登城》中的「閑人」,明顯地帶有卞之琳個人的色彩,但這些形象決不是詩人「自畫像」〔①⑤〕。例如《大車》中「夢想」一詞的性質,明顯地包含著對這個「閑人」不現實不切實際的「夢想」的反諷。

卞之琳30年代第二階段(1933—1935)的創作,明顯地從側重於對自我之外的人生形式的觀察和思考,轉向側重於直接對源於自我人生體驗的思考。雖然《秋窗》、《入夢》、《水成岩》等作品仍然通過「像」、「想」、「設想」、「(水邊人)想」和「(沉思人)嘆息」把詩人自我加以對象化藝術處理(即「非個人化」),但是,人物的思想及其「沉思」的性格,顯然明顯帶有詩人的自我色彩。而到第三個階段(1935—1937),即《雕蟲紀歷》「第三輯」中的作品,顯然就是直接源於卞之琳的自我人生和情感生活的觸發。〔①⑥〕
寫於1933年8月的《寄流水》一詩,詩人把生命的存在和時間的流逝歸結於「流水」這一傳統意象。這使我們想到中國古代詩文中常見的關於「逝水流年」的思想主題,1934年8月,卞之琳的《水成岩》一詩,重復這個意象,更為明確地表現了詩人對「逝水流年」的思考。這首詩的最後一節如下:「水哉,水哉!」沉思人嘆息
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
積下了層疊的悲哀。

這就使我們想到《論語》中的一段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晝夜!」〔①⑦〕自孔子之後,「流水」就成為中國古代詩歌中一個相當突出的意象,蘊含著對生命、人生的時間意義的思考。例如李白的《將進酒》雲:「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為青絲暮成雪。」杜甫《登高》詩雲:「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李清照《武陵春》詞雲:「物是人非事事休」,「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乃至《紅樓夢》第廿八回林黛玉的感傷,如此等等,舉不勝舉。對於卞之琳而言,「流水」這一意象,既有傳統的意味,更有他所謂的「古意翻新」〔①⑧〕的思想。即通過這個傳統意象,在對人生的時間意義的沉思中,融入現代性質的思想,把抒情性的感傷轉化為理性的思考。通過「沉思人嘆息」,把自我對象化、客觀化,表明卞之琳對古人感傷式的「悲哀」有著清醒的警惕和對自己某種程度上的類似情感加以理性的反省,即不單作為表現的對象,更是作為思考的對象,試圖從對它的思考中擺脫感傷式的「悲哀」。因此,接下來,在卞之琳此後的創作中,「沉思」的結果便是使感傷式的「悲哀」升華為積極意義的思想結晶。
這種思想較早出現在《圓寶盒》一詩中。「我幻想在哪兒(天河裡?)/撈到了一隻圓寶盒,/裝的是幾顆珍珠。」詩一開頭就表現了在「臨流而嘆」的「悲哀」更為積極的思想,即期待把情感的體驗升華為思想的晶體。接下來詩人明確地說:別上什麼鍾錶店
聽你的青春被蠶食,
別上什麼古董鋪
買你家祖父的舊擺設。

這實際上是對「你」的那種感傷式的情感的否定,〔①⑨〕緊接著詩人正面提出自己的思想:你看我的圓寶盒
跟了我的船順流
而流了,雖然艙里人
永遠在藍天的懷里…

對此,詩人說,他的另一首詩的「結尾三行,可供參考」〔②⑩〕。這三行是:讓時間作水吧,睡榻作舟,
仰卧艙中隨白雲變幻,
不知兩岸桃花已遠。

很顯然,詩人所暗示的思想是:在時間的流逝中,拋棄了情感的「悲哀」之後,順應自然(即時間的流逝),與物俱化(類似蘇軾《前赤壁賦》中「蘇子」的思想),就會獲得一種理性的清明和精神的愉悅。
兩年之後的1937年,卞之琳在《白螺殼》一詩中,則進一步認為:如海水淘洗螺殼,使之「空靈」得「孔眼裡不留纖塵」一樣,時光的流逝也使人「成長」,在失去的同時也有收獲。因為,如果「忍耐」了時光對人的痛苦的磨煉(「滴穿」、「鋸缺」、「磨透」),人生便可獲得一種超越世俗的「空靈」(「纖塵」)境界。卞之琳的這種思想,既有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積極性的發揮,也有來自瓦雷里的啟發。寫於1936年的散文《成長》,卞之琳通過對孔子、瓦雷里等人思想的闡釋,明確地表述了與這首詩相同的思想。
張曼儀女士說,《白螺殼》「這首詩正好代表了他(按:卞之琳)詩創作第一個階段(按:指1930—1937)結束時期達到的人生境界」〔②①〕。這個結論是十分准確的。把這首詩看作卞之琳30年代詩歌對生命的體驗和沉思的結果,是指這首詩標志著卞之琳這種沉思所達到的最高境界。這既是沉思的不斷深化的結果,也是對這之前的某些思想偏向的否定和校正。因為在這里,卞之琳已不再「設想」作超脫現實人生的「遠行」,也不「夢想」像古代神話里的英雄那樣「騰雲駕霧去不可知的遠方」;而是「明白指出充分參與生活才是自然成長的途徑」〔②②〕。
當然,這種思想的獲得,顯然是源於作者對自己人生體驗的沉思的結果。卞之琳在回答別人對《白螺殼》的解釋時說,這首詩「也象徵著人生的理想和現實」〔②③〕;而這種思想的來源和《圓寶盒》一樣,是對人生的體驗和沉思所獲得的「心得」、「道」、「知」、「悟」,卞之琳說,「或者恕我杜撰一個名目:beauty of intelligence」〔②④〕。
(本文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攻讀博士學位韓國留學生。)
註:
① 聞一多1943年致臧克家信中稱戴望舒、卞之琳是「技巧專家」(《聞一多全集》庚集,54頁);另,參閱卞之琳《完成與開端:紀念詩人聞一多八十生辰》,此文收入卞之琳文集《人與詩:憶舊說新》,北京,三聯書店,1984。
② 王佐良在《一個莎劇翻譯家的歷程》中說:卞「是中國現代詩詩人成就最高的少數人之一」。見《卞之琳與詩藝術》(袁可嘉等人編),65頁,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③ ④ ⑥ ⑦ ⑧ ①① ①③ ①④ ①⑤ ①⑥ ①⑧ 卞之琳:《雕蟲紀歷》(增訂本)「自序」,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⑤ 對卞之琳30年代創作的時間分期,依據卞之琳《雕蟲紀歷》(增訂本)「自序」。
⑨ 本文所引卞詩,俱見《雕蟲紀歷》(增訂本),版本同注③,下文不另註明。
⑩ 張曼儀女士以「當一個年輕人在荒街上沉思」為標題,論述卞之琳30年代的創作。此文收入《卞之琳與詩藝術》。張是對卞之琳研究最有成就的專家,其專著《卞之琳著譯研究》,給筆者以極大啟發;此書為香港大學中文系文史叢書之一,1989。
①② 中國古代這類詩詞很多,如唐代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登高》,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等等。
①⑦ 參見卞之琳《成長》一文。見卞之琳《滄桑集》(「雜類散文」),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另,周作人《〈論語〉小記》一文對《論語》這一章十分稱贊,此文引起梁宗岱注意並寫有《說「逝者如斯夫」》一文(《詩與真·詩與真二集》,外國文學出版社,1984);周的這篇文章發表在卞之琳編輯的《水星》(4)。
①⑨ 卞之琳《關於「你」》一文說,這四句「是『悟』出來的教訓(雖然不是嚴重的教訓),可以教訓隨便哪一個人」。此文作為附錄收入劉西渭《咀華集》,花城出版社,1984。
②⑩ 《雕蟲紀歷》(增訂本),135頁,版本同注③。
②① ②② 《卞之琳與詩藝術》,127頁,版本同注②。
②③ 朱自清:《新詩雜話·序》,見《朱自清全集》第2卷,317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
②④ 卞之琳:《關於〈魚目集〉》,見《咀華集》附錄。*
http://www.nbmp3.net/html/2005/04/20050407171534-1.htm

20年代詩歌:嘗試與成長http://www.bbtpress.com/homepagebook/1479/05.htm

❾ 20年代鄉土文學派小說的主題是什麼

下層階級 農民苦難
所謂鄉土小說是指靠回憶重組來描寫故鄉農村的生活帶有濃厚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說 ,也指「鄉土小說」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鄉風土人情為題材,旨在揭示宗法制鄉鎮生活的愚昧、落後,並藉以抒發自己鄉愁的小說。這批作家有馮文炳(廢名)、王魯彥、台靜農、彭家煌、許傑等。
鄉土小說】它是中國現代小說創作的一個重要流派,
是農村題材小說,它多取材於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厚地域風俗的農村。在20年代初、中期,小說創作上出現了一種被稱為「鄉土小說」的作品。「鄉土小說」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鄉風土人情為題材,旨在揭示宗法制鄉鎮生活的愚昧、落後,並藉以抒發自己鄉愁的小說。這批作家有馮文炳(廢名)、王魯彥、台靜農、彭家煌、許傑等
從20世紀中國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來看,鄉土小說顯然與中西方文化沖突有著密切的同構關系。當「西方文明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逐漸破壞了傳統文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而且在總的方面影響了中國思想和文化的發展方向」的時候,它勢必造成中國知識分子在文化大轉型時期世界觀的斗爭和價值觀的復雜矛盾。一方面在理性上不得不認同西方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另一方面,知識分子先天地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濡染,以及目睹西方文明的入侵和西方文明本身所固有的種種弊端,又註定了他們以振興民族文化為己任的價值選擇。當這種文化矛盾已構成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知識分子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和代言人,必然地會在小說創作中表現這一母題。以魯迅為代表的20世紀鄉土小說家,正是在這一文化沖突的背景下,開始了對知識分子自身的思想困惑和情感失衡的敘寫。贊同1| 評論

❿ 中國二十年代著名作家及作品

魯迅
小說集
《吶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
《故事新編》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雜文集
魯迅生前所創作的未結集出版的雜文作品死後由蔡元培、許廣平等整理出版納入第一版魯迅全集中,然而時間倉促,難免遺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魯迅全集補遺》、《魯迅全集補遺續編》,這些文章後以不同分類方式納入各種版本的魯迅全集之中,在這些全集中對這些文章總集所取名目頗多,以下皆以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魯迅全集》所取名為准。
郭沫若
1918年春寫的《牧羊哀話》是他的第一篇小說。1918年初夏寫的《死的誘惑》是他最早的詩。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磐》《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篇。 代表作詩集《女神》(1921年出版)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反映了「五四」時代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拓了新一代詩風。
1924年到1927年間,他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聶嫈》《卓文君》。
1928年因受蔣介石通緝,旅居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和古文字學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
1941年「皖南事變」後,他寫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膽》《南冠草》《高漸離》六部歷史劇和戰斗詩篇《戰聲集》以及雜文《甲申三百年祭》
新中國成立後,堅持文學創作,出版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多部詩集等作品,所著《奴隸制時代》等書,提出中國奴隸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戰國之際的見解
郭沫若的重要著作還有《兩周金文辭圖錄考釋》《金文叢考》《卜辭通纂》等,曾在學術界引起轟動;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一生主要文學著作有:詩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復》《蜩螗集》《戰聲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後》《創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戲劇《三個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漸離》《蔡文姬》《武則天》等;另有《沫若詩詞選》及翻譯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老舍

小說合集
長篇小說
老張的哲學,貓城記,駱駝祥子,四世同堂。
中篇小說
我這一輩子,牛天賜傳,小坡的生日
正紅旗下,無名高地有了名,二馬
文博士,蛻,離婚
鼓書藝人,趙子曰,火葬
文藝合集
1934年 鬼曲
1939年 成渝路上
1939年 劍北篇
曲藝作品
茶館 龍須溝 殘霧 誰先到了重慶
張自忠 面子問題 大地龍蛇 桃李春風(與人合著)
忠烈圖 方珍珠 生日 春風秋實
西望長安 荷珠配 神拳 歸去來兮
秦氏三兄弟 全家福 秦霞丹雪 青蛙騎手
寶船(童話劇) 紅大院

閱讀全文

與中國20年代小說閱讀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作者戰車 瀏覽:787
赴宴小說閱讀 瀏覽:920
重生變成雷克斯的小說 瀏覽:269
偽偽娘小說推薦 瀏覽:297
日本好看的名著小說 瀏覽:410
小說酒名字大全 瀏覽:328
穿越小說璃王齊王 瀏覽:465
網站寫小說賺錢 瀏覽:897
作者夜色傾城小說百度雲 瀏覽:780
幽谷百合小說閱讀 瀏覽:791
敦敬明小說人物名字 瀏覽:378
同人小說喊山 瀏覽:933
小說誰的青春不荒唐作者林夕 瀏覽:597
男主角叫逸凡的小說 瀏覽:802
17年小說推薦 瀏覽:710
好看不出名的小說推薦 瀏覽:337
燕歸巢穿越小說花輕言 瀏覽:704
立偉小說人物 瀏覽:943
傅少弦夏雲熙小說叫什麼名字 瀏覽:203
作者小暴小說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