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排行 > 小說荷塘月色閱讀理解答案

小說荷塘月色閱讀理解答案

發布時間:2021-02-13 16:54:22

㈠ 荷塘月色 朱自清 閱讀答案 大神求解

田田的葉子
淡淡的雲
彎彎的楊柳
亭亭的舞女
和諧的旋律
渺茫的歌聲
裊娜地開著
密密地挨著

㈡ 《荷塘月色》閱讀答案,拜託了

田田的葉子
淡淡的雲
彎彎的楊柳
亭亭的舞女
和諧的旋律
渺茫的歌聲
裊娜地開著專
密密地挨著
追問
還有屬呢
回答
2、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這些白花,[有的婀娜的開著,有的羞澀地打著花朵];(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3、作者寫葉,寫流水,寫葉時側重於靜態,而「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形象比喻則化靜為動;後面寫景側重於動態,風動葉子是以動寫靜,「密密挨著」、「凝碧波痕」是化靜為動,流水使葉「更見風致」,是以動襯靜。
根據主題、內容的需要,以靜寫動,動靜結合,一定會使景物描寫生動、活潑,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增強了文章的美感。

4、喜歡
寫作特色:1,情感的場景,場景。本文的風景,抒情組合是唯一的。 2,從各種角度,許多加強的對象,形象,生動,詩意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具體的描述。 3,精當傳神的話。<收起
追問
還有呢
還有
回答
你這就4題 都回答你了呢!
追問
第三題和第四題
回答
我回答了,電腦上是可以看到的,你是不是手機端的,手機端看不到,我在之前的地方編輯了的!
追問

回答
要不我再給你回答下:

3、作者寫葉,寫流水,寫葉時側重於靜態,而「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形象比喻則化...展開>
追問
謝謝
回答
不客氣!

㈢ 荷塘月色 朱自清閱讀練習題

應該是ADCAC

㈣ 荷塘月色全文閱讀全文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全文如下: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 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盪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

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4)小說荷塘月色閱讀理解答案擴展閱讀:

《荷塘月色》作於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中國大地。這時,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於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為「大時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吶喊和斗爭,但是在四一二政變之後,卻從斗爭的「十字街頭」,鑽進古典文學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筆從戎,拿起槍來革命,但又始終平息不了對黑暗現實產生的不滿與憎惡,作者對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內心是抑鬱的,是始終無法平靜的。於是作者寫下了這篇文章。

這篇散文通過對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想尋找安寧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脫現實但又無法超脫的復雜心情,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

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作者首先交代了作者去荷塘的時間和緣由。開頭就說出這幾天「頗不寧靜」的內心狀態。「頗」字是對不寧靜心情的強調。

下文中作者思緒翻飛,神馳萬里,或行或止,或喜或愁,都和這「頗不寧靜」的心情有著緊密的聯系。

這一句是作者進行藝術構思的焦點,也是《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文眼。 它以強烈的直接抒情開始,將淡淡哀愁流露在字里行間,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調。

第二部分從荷塘周遭的環境寫起,向「荷塘月色」的主體進發。作者先寫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通過「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的敘述,暗寫了在這種氣氛環境中作者的一顆寂寞的心。

繼而實寫荷塘四周的林木,虛寫沒有月光時的陰森氣象,虛實相參地,勾勒出此刻荷塘的環境和作者的心境。最後以贊美今夜的淡淡月光作結。

平時無意於荷塘的月色,盡管今晚的月光只是淡淡地,仍然覺得很好。讀者帶著這種思索轉入了下一段。這個結句完成了由寫景到抒寫作者心情之間的過渡。

第三段緊承第二段,披露自己所以中意於今夜荷塘的原委,抒發自己踏月尋幽的萬端感慨。」路上只我一個人」提起了下邊關於踽踽獨行於荷塘的一番妙論。

「背著手踱著」這一細節,微妙地展示了作者此刻稍有寬解的心情。接下去是一段內心剖白:「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

一種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但是都加了「好象」、「象」這樣修飾語,說明這種喜悅之情是建立在虛幻的遐想上的自我慰藉。從以後的行文中可知這當然也只能是不堪現實一擊的淡淡地喜悅。

盡管如此,由於此時此地能使身心掙脫生活的種種羈絆,偷得片刻安寧,因而才有了「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是個自由人」的感覺。

只是這樣一種感覺的獲得,就能使作者發出:「且受用這無邊的荷塘月色」的自足的愜意的心聲,足見這樣一個小天地對困擾於人事中的作者來說,是多麼難求的境界。這句話,細加品位,最能撩人心緒。從作者苦澀的微笑中,讀者看到了一個痛楚的靈魂對現實的反抗。

第三部分開始正式的對荷塘和月色的景緻進行詳細的描寫,最先撲入眼簾的是滿塘荷葉。「亭亭」一詞表現了荷葉的風姿秀麗,「舞女裙」的比喻,恰到好處地寫出了荷葉臨風搖曳的姿態。

在縱觀之後,凝神細審,視線移到萬綠叢中的點點白花。盛開的裊娜喜人,含苞欲放的流露著勾人情思的嬌羞,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態。

進而用「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這樣的比喻,寫出荷花從光色上給人的感受。「明珠」是寫近處荷花的玲瓏剔透,「碧天里的星星」是寫在滿塘荷葉襯托和月光的輝映下,遠處荷花的閃爍迷離。既看到宜人的花色,也就必然會嗅到沁人的花香。

「縷縷清香」,能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是很難的。但作者以歌聲設比,用時斷時續若有若無的遠處的歌聲,把聽覺和嗅覺兩種感覺溝通起來,這種移感修辭手法的運用,實在可以傳神。

在這番靜態描寫之後,又把荷塘的動態捕捉進鏡頭里。清風徐徐,荷葉的一絲顫動,化為一道碧痕,盪向荷塘那邊。這種細致的描摹,使人宛然若見。在一連串的比喻描寫之後,作者又用「更見風致」概括地寫出淡淡月色之下,脈脈流水之上的荷葉的美。

第五段描繪荷塘的月色。月色是單調的,難以著筆,而作者把它和形態不一、色彩有別的景物結合在一起進行描寫,就使月色有了光上的變化。

作者繼續展示出月光下荷塘四周的景象。「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等重迭詞語的運用,造成了樹木錯落有致的層次感。

第四部分為文章結尾,從單純的寫景寫開來,進一步表現了作者不滿現實,幻想超脫而不能得的復雜心理。

㈤ 要考試了,急找一分關於<荷塘月色>的閱讀理解

再教《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我1982年剛參加工作時教的第一篇課文就是它,後來教過幾十遍,每教一次都有新的體會。今年(2001年)9月初,我又一次教這篇美文,體會比以前更多了些。

一般的散文,開頭不會寫心情不好。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開篇表明心緒不寧的也很少。這篇散文,開頭一句「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似乎很突兀,令讀者摸不著頭腦:為什麼不寧靜?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如果有不順心的事,無非來自生活和工作兩個方面,還能有什麼呢?(根據現有資料看,既非生活中有不順心的事,也不是工作中有什麼煩惱,而是來自第三方面:政治因素。)這句話給全文定下了基調,是我們解讀本文的一把鑰匙,是全文的「文眼」。

既然明確了心情不寧靜,那就應該順理成章地寫出來。不,作者宕開一筆,寫「忽然想到」了荷塘。揣摩作者心理,似乎是:心裡不寧靜,想找一個地方去排解,到哪兒去呢?忽然想起了荷塘。於是,「荷塘」出現了。「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這句話值得玩味。漆黑的夜裡,不好;在滿月的光里大概能激發一點靈感。荷花與明月,歷來就是文人墨客藉以表情抒懷的寄託,使得本來毫無情意可言的自然景物具有了濃厚的感情色彩,人們一讀到它,條件反射似地浮想聯翩。這大概就是藝術家說的「移情原理」吧。「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告訴我們,平時白天的荷塘,日日走過,看膩了,實在沒有什麼值得流連的。「總該」透露出作者渴望的心情,甚至有點埋怨了。埋怨什麼?現實生活中太缺少安寧了。孩子們不鬧了,妻子也要入眠了,正是難得的寧靜之時,就讓作者在這寧靜的環境中放鬆一下吧。第一段好像「序幕」慢慢拉開了一條縫隙。

第二段並沒有寫荷塘美景,而是寫通向荷塘的「小煤屑路」。這條路「幽僻」、「寂寞」,很好地烘託了環境氣氛。走在這樣一條小路上,作者會有什麼感受呢?第三段作者就寫自己的感受。可見,第二段的景物描寫是為第三段的「傾訴」作鋪墊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好像是我的」,反映作者想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該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呀!這里的「天地」是思想和精神的生存空間,是自由馳騁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干擾和牽制的「真空」,這種境界是無數知識分子孜孜以求的。「另一世界」是理想的世界,映射出現實世界並不理想。作者說:「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是的,朱自清先生是一個很謙和的知識分子。他既有與別人共同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也希望有一個相對安靜獨立的生活空間。離開了家人、朋友和同事,就會感到孤獨,因為熱鬧的生活可以帶來樂趣。另一方面,安靜獨立的生活空間,可以用來思考人生和社會,用來鑽研學問。大概「鬧」與「靜」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兩種境界,這兩種境界的交替存在是支撐生命的基石。此時的朱自清先生最需要的是「靜」,因為外來的干擾使他內心不寧靜,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精神的天平發生了傾斜,於是就感到痛苦、彷徨、煩悶。他想到寧靜的荷塘月色中去梳理一下紛亂的思緒,使生命的天平保持平衡。他說:「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讀至此,我們似乎明白了——作者在白天不自由!開頭所言「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原因就是缺少了自由。是哪方面不自由呢?作者說:「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那就是說,白天有些事是不願意做的,不得不做;白天里有些話是不願意說的,不得不說。這樣的感受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常見的,許多人都有同感。但朱自清的煩惱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雖然作者沒有說明白,細心的讀者是能體會出來的,作者閃爍其詞,含蓄委婉,既不讓你一覽無余,也不是讓你一點看不出來。這樣的語言頗值得玩味。

第四段才開始寫荷塘。有了前面三段的渲染,讀者自然悟出:作者游荷塘是帶著一種情緒去的,荷塘月色的自然景色必然籠罩上一層作者的主觀感情色彩。作者按照荷葉、荷花、荷香、荷波的順序來寫荷塘,許多讀者對此曾發表過很精彩的見解,我也曾寫過《〈荷塘月色〉的結構與寫景》一文,在此不再重復。我只想補充兩點:第一,過去,教材刪掉了「又如剛出浴的美人」一句,埋沒了一個精彩的「博喻」。現在恢復了,很好,是一個進步。為什麼寫荷花「像剛出浴的美人」呢?主要是表現荷花的一塵不染,它是那樣純潔、神聖!荷花,是我國古代文人歌頌的對象,尤其是周敦頤的《愛蓮說》出來後,荷花就成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人格的象徵,成為正直之士做人的准則。「出水芙蓉」這個成語就是用來表現荷花或女子的清新純潔及天然艷麗的。朱自清先生用「剛出浴的美人」就是化用了這個成語。另外,這個比喻和前兩個比喻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荷花,這正是運用博喻的要求。第二,「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一句中,「脈脈」一詞用得妙。這個詞本義是含情凝望,欲言又止的意思。《古詩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辛棄疾《摸魚兒》有「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溫庭筠《夢江南》有「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這些名句都在於表達一個「情」字。當然,此處「脈脈」不是表達男女愛慕之情,是表達一池清水養護荷花之情。正是在有情水的養護下,「葉子才更見風致了」。此處的水是被葉子遮住了,作者並沒有看見,完全是想像。作者有情,水才有情。正如作者在《關於散文寫作答〈文藝知識〉編者問》中所說:「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體的暗示抽象的。意境的產生靠觀察和想像。」(《朱自清全集》第四卷482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

第五段寫月光。作者按照三個層次來寫月光。首先,作者通過葉子和花來寫月光的朦朧美。「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輕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月光是看得見摸不著的東西,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說它「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要想寫好月光非藉助其他東西不可。朱自清深知這一點。其次,他借天上的雲寫月光不能朗照。再次,作者借樹的影子寫月光的斑駁陸離,表現月光的和諧。如果說寫月光的朦朧美是受了「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以及「自在飛花輕似夢」(秦觀《浣溪沙》)的影響,那麼,借影寫月則是化用了「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畫地」(文同《新晴山月》)的名句。正是有了不同的層次,月光才顯得異乎尋常的美,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五兩段寫景細膩入微,作者猶如丹青妙手,將一幅如煙似夢、如詩如畫的美妙境界展現在讀者面前。作者沉醉其中,讀者也沉醉其中了。但是更令作者陶醉的是1600年前江南采蓮的美景!如果說荷塘月色是眼前實景的話,那江南采蓮可就是作者想像之景了。作者展開想像的翅膀,飛向那遙遠的年代,飛向那風流的季節!「采蓮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盪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喜悅神往的感情。這一段過去也被刪掉,很是可惜,影響了對原作的正確理解。作者從《西洲曲》的「蓮花過人頭」聯想到眼前的荷塘,「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為什麼不見流水的影子就不行呢?因為「蓮(憐)子清如水」啊!沒有清水一般的純情,怎能算是完美的畫面呢?這未免有些遺憾。聯系前面一處:「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讀者可以體會出,朱自清先生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一點什麼,是什麼呢?是熱鬧?是樂趣?所以「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了」。就在作者沉醉於江南采蓮的想像中的時候,「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前後形成了巨大的起伏,字面波瀾不驚,背後浪濤千萬。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朱自清先生頗不寧靜呢?我於1989年寫過一篇《〈荷塘月色〉主題探》,發表在《語文學習》上。我認為,朱自清先生的不寧靜來自政治方面。現在,根據掌握的資料,我想對此做些補充。

《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有的研究者就認為不寧靜是因為「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表現了作者嚮往光明的主題。此說不無道理,因為一個關心國家命運的知識分子不可能對如此重大的政治事件無動於衷,也不可能不嚮往光明美好的生活。然而任何判斷總要結合實際,不能套用一種貌似合理其實滑稽的思維模式。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四一二」之後朱自清的心情。

1927年5月的一個下午,朱自清心緒難平,寫了一首《和李白菩薩蠻》:

煙籠運樹渾如冪,青山一桁無顏色。日暮倚樓頭,暗驚天下秋!半庭黃葉積,陣陣鴨啼急。躑躅計行程,嘶驄何處行?

6月23日,他又寫了一首《前人更漏子》:

錦衾寒,鴛枕膩,紅燭搖搖欲醉。微雨暗,小風喧,紙窗花又殘。攜手處,江頭路,知否幾番凝佇!一夜夜,一更更,思量夢不成。

9月27日,他寫了《一封信》,其中有:

南方這一年的變動,是人的意想所趕不上的。我起初還知道他的蹤跡;這半年是什麼也不知道了。他到底是怎樣的過著狂風似的日子呢?我所沉吟的正在此。

從以上詩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朱自清時時刻刻掛念著他的好朋友葉聖陶和夏丏尊等人,正是「為伊消得人憔悴」了。作者對朋友的惦念並非始於「四一二」,只不過此時更加強烈,以至於夜不能寐了。1928年2月,朱自清寫了一篇長文《那裡走》(《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詳細展示了自己的思想和性格,是研究朱自清思想的重要資料。他在文中寫自己心中「常覺有一點除不去的陰影」,「覺得心上的陰影越來越大,頗有些惘惘然」。作者自己解釋說:「我知道這種心情的起源。春間北來過上海時,便已下了種子;以後逐漸發育,直至今日,正如成蔭的大樹,根株蟠結,不易除去。那時上海還沒有革命呢;我不過遇著一個電車工人罷工的日子。……」作者所寫的事情發生在1927年1月,朱自清回白馬湖將家眷接至北京,路經上海作短暫停留。這時的上海正是工人運動走向高潮的時候,為了配合北伐軍的進攻,1926年10月上海工人發動了第一次武裝起義,失敗後又積極准備第二次武裝起義。朱自清從寶山路向天後宮橋走,街上擠滿了人,「如密雲似的,如波浪似的,如火焰似的」。(《那裡走》)就在那天晚上,他的好朋友葉聖陶前來看他。此時的葉聖陶正積極地投入到反帝反軍閥的斗爭活動中,寫了著名的《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他打破了夜裡九點就寢的慣例,一邊撰稿一邊編排,有時奮戰一個通宵。二十二天里,葉聖陶以筆名「秉丞」先後發表九篇文章。(參見《葉聖陶傳》,劉增人著,江蘇文藝出版社)

中國新文學作家的急劇向時代大潮靠攏乃至匯合,大體上都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尤其在「四一二」之後,國共兩黨的合作破裂,許多進步作家看清了國民黨的反動面目,旗幟鮮明地站到了革命隊伍里來,或者在政治態度上傾向於共產黨。「四一二」政變發生後,葉聖陶對國民黨的倒行逆施恨得咬牙切齒,他把國民黨的黨證撕得粉碎,與國民黨一刀兩斷。1927年10月10日,他發表了短篇小說《夜》,用藝術的形式揭露了國民黨的慘無人道。

而此時的朱自清「近年來為家人的衣食,為自己的職務,日日的忙著,沒有坐下閑想的工夫;心裡似乎什麼都有,又似乎什麼都沒有」。「現在的思想界,我竟大大的隔膜了」(《那裡走》)。北京離時代的「火焰或旋渦」較遠,朱自清也不是熱衷政治斗爭的人物,於是有朋友說他「退步」了。但哪裡走呢?他因此而彷徨,越彷徨越是思念遠方的朋友。

直接激起朱自清心中漣漪的是他和家眷到京後的一個晚上:

到京後的一個晚上,栗君突然來訪。那是一個很好的月夜,我們沿著水塘邊一條幽僻的小路,往復地走了不知幾趟。我們緩緩地走著,快快地談著。他是勸我入黨來的。他說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加入他們一夥工作。工作的范圍並不固定;政治,軍事固然是的,學術,文學,藝術,也未嘗不是的——盡可隨其性之所近,努力做去。他末了說,將來怕離開了黨,就不能有生活的發展;就是職業,怕也不容易找著的。(《那裡走》)

陳孝全先生寫的《朱自清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1)128頁說:「栗君是國民黨員」,那自然是勸他加入國民黨。朱自清先生說要找朋友商量商量。他問了幾個朋友,他們都不同意他加入國民黨。他自己對此也不感興趣。於是,此事便告結束。但它在朱自清先生心靈深處激起的浪花卻好幾天不得平靜。「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就是很自然的事了。當時的朱自清對國民黨認識並不太深,對共產黨也缺乏了解。他知道:「只有參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決這惶惶然。不能或不願參加這種實際行動時,便只有暫時逃避的一法。」他又說:「我既不能參加革命或反革命,總得找一個依據,才可姑作安心地過日子。我是想找一件事,鑽了進去,消磨了這一生。我終於在國學里找著了一個題目,開始像小兒的學步。這正是往『死路』上走;但我樂意這么走,也就沒有法子。」此時的朱自清先生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並開始作古體詩詞。姜建、吳為公在《朱自清年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中寫道:

進入清華,因講授古典詩詞的需要,朱自清開始作舊詩詞。在作詩上,他拜古文學家黃節(晦聞)先生為師,在作詞上,他常向俞平伯請教。

至此我們可以說,《荷塘月色》中「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的主要原因是國家政局動盪,作者惦念遠方的好友,同時為自己面臨選擇人生道路而苦悶。

朱自清的情懷是可以理解的。從性格上來說,朱自清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在時局動盪,民不聊生的時候,他自然會惦念「旋渦」中的朋友。朱自清是南方人,從小生活在山鄉水鄉、醉鄉夢鄉的揚州,眼前的荷花自然勾起他對家鄉的思念、對好友的牽掛。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朋友的奉勸,他的確無法保持心中的安寧。朱自清又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進步知識分子,面對國家政局的混亂,他憂心忡忡。他沒有倒向國民黨的懷抱,是難能可貴的。他追求一種寧靜、自由的學術之路,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盡到了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是令人敬佩的。今天,重新學習這篇美文,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似乎可以用陸游的詩句來作結:「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㈥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閱讀答案

1、直抒情懷,顯出作者內心有苦悶,心緒煩亂;這正是夜闌人靜出遊觀賞專荷塘的緣屬由:欲排遣苦悶之情。
2、(1)交代沒有月色夜晚的荷塘四周的景色,為下面寫月色荷塘做鋪墊;(2)交代作者的心情特徵: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
3、表達作者對古代采蓮盛況的嚮往,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故鄉的惦念,表明作者欲超然現實,強調現實依舊,愁思依舊,心裡依舊不寧靜。

㈦ 急急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閱讀理解

該句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作者通過看到的光與影的美麗聯繫到了梵婀專嶺上奏著的名曲,給屬人以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其次,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中,著重於細節描寫,以其細膩的文筆打動讀者的內心最深處。「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將不均勻的月色的美景展現在讀者眼前,使其活靈活現

㈧ 荷塘月色的閱讀題怎麼做

《荷塘月色》閱讀訓練題 淄博一中 馬加枝設計 1、從全文看,作者的行蹤和感情有什麼變化?請用文中的詞語概括出來,說說文章結構上有何特點。 行蹤線索:院子里—小煤屑路—荷塘—門前 感情線索:不寧靜—自由—受用—惦江南 結構上首位圓合,非常自然嚴謹。 2、「這幾天心裡頗不安靜」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這是文章之「眼」,定下全文的情感基調,它給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給以後的抒情寫景創造了特定的條件。 3、閱讀第4、5段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 (1)兩段文字所寫景物有何不同?(用一副對聯概括兩段文字描寫的內容) 前段以荷塘為主景,月色為背景,描繪了月光下荷塘的花葉之美;後段以月色為主景,荷塘為背景,勾勒了整個塘上月色的光影之美。(月下荷塘花葉神韻奪魄,塘中月色光影妙律勾心) (2)賞析「裊娜」「羞澀」的妙處。 運用擬人手法,把盛開的荷花比作成熟的女子裊娜的身影,把含苞待放的荷花比作害羞的少女的臉龐,形象地表現出月下荷花的楚楚動人,可謂形神兼備。 (3)「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此句運用了什麼手法?有何效果? 運用通感手法,化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表現出荷塘上月光和月影明暗搭配自然和諧,令人如痴如醉的美妙圖景。 4、文章最後引用《采蓮賦》和《西洲曲》,有何作用? 一是用用古代采蓮的熱鬧、嬉戲的情景,反襯此時此地荷塘月色的靜;二是含蓄地表達對自由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之情。 5、本文描寫的景物色調有什麼特點?你從景物描寫中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寫作時間推斷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的原因。 朦朧的美,靜謐的美。 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 1927年7月,當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叛變而失敗,全國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作為一個有正義感的追求進步的知識分子,面對反動派的暴行,內心充滿了苦悶哀愁和不滿,他渴求平和自由的生活,而現實中又只能尋得短暫的寧靜和自由,因此他的筆下的荷塘才是這番模樣。 6、以「校園一角」為題,運用比喻、通感、擬人手法,寫一個景物中蘊含自己某種情感的描寫片段。300字左右。

㈨ 荷塘月色的閱讀答案

1.第四段中的三個比喻,分別寫出了荷花怎樣的美麗形象?
①明麗透亮;回②閃爍答點點光亮;③清新自然。
2.第四段文字具體寫了哪幾種景物?
荷花、荷葉、荷香、荷波、葉下的流水。
3.第五段文字中「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中的「這」指什麼?作者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這」指「不能朗照」。作者的這種感覺,與他當時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相吻合。
4.四、五文字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第六段抒發的情感與四、五段有什麼 不同?
前兩段文字體現了作者暫得安寧時的喜悅之情,透出對恬淡生活的嚮往,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對當時現實的不滿。但作者畢竟無法真正超然,所以第三段中寫夜色的濃重,尤其是一聽到樹上的蟬聲和水裡的蛙聲,一股愁思猛地襲上心頭,不禁發出感慨,「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寧靜的心情重又紛然。

閱讀全文

與小說荷塘月色閱讀理解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作者戰車 瀏覽:787
赴宴小說閱讀 瀏覽:920
重生變成雷克斯的小說 瀏覽:269
偽偽娘小說推薦 瀏覽:297
日本好看的名著小說 瀏覽:410
小說酒名字大全 瀏覽:328
穿越小說璃王齊王 瀏覽:465
網站寫小說賺錢 瀏覽:897
作者夜色傾城小說百度雲 瀏覽:780
幽谷百合小說閱讀 瀏覽:791
敦敬明小說人物名字 瀏覽:378
同人小說喊山 瀏覽:933
小說誰的青春不荒唐作者林夕 瀏覽:597
男主角叫逸凡的小說 瀏覽:802
17年小說推薦 瀏覽:710
好看不出名的小說推薦 瀏覽:337
燕歸巢穿越小說花輕言 瀏覽:704
立偉小說人物 瀏覽:943
傅少弦夏雲熙小說叫什麼名字 瀏覽:203
作者小暴小說 瀏覽:214